RFID追蹤瀕危物種:犀牛角植入標簽后追蹤報告
隨著盜獵行為日益猖獗,全球多地的犀牛面臨滅絕風險。為此,南部非洲某野生動物保護區(qū)聯合科研團隊,大規(guī)模采用RFID技術對犀牛角進行植入式標簽追蹤,并發(fā)布了一份長達18個月的生存率與行為研究報告。
傳統(tǒng)手段追蹤難,人工巡邏成本高
在傳統(tǒng)野生動物保護體系中,依靠衛(wèi)星項圈或人工巡邏的方式存在諸多不足:設備價格昂貴,信號傳輸依賴天氣,電池壽命有限,且存在人為干擾風險。相比之下,RFID追蹤方案具備體積小、免維護、成本低、不依賴衛(wèi)星的優(yōu)勢,成為野保機構的新選擇。
技術原理:RFID標簽深度植入角質層,進行非接觸識別
本項目選用低頻RFID玻璃管標簽,由專業(yè)獸醫(yī)在不傷及血管的條件下將標簽微植入犀牛角根部。通過部署在水源地、出入口、巡邏路徑等地的RFID讀寫器,實現對犀牛個體的無干擾身份識別與路徑記錄。
數據成果:追蹤成功率達91%,生存率提升17%
18個月的追蹤數據顯示:
RFID識別率高達91.3%,遠高于傳統(tǒng)項圈的78.6%
標簽對動物生活無明顯干擾,未見排斥反應或角質退化
被植入RFID標簽的犀牛生存率提升17%,主要因“精確響應警戒區(qū)預警”導致反盜獵效率顯著提高
行為數據揭示:多數犀牛具備定點飲水與定向移動習性,有助于制定精確保護路徑
系統(tǒng)部署簡圖:
- RFID玻璃標簽由醫(yī)療級玻璃封裝,支持10年以上使用壽命
- 保護區(qū)部署30+組固定讀寫器,支持多點同步上傳
- 中控平臺自動分析動物活躍時段與軌跡,結合AI進行風險建模
- 異常行為預警(如長時間靜止、夜間頻繁位移)自動推送至安保團隊
為什么選擇上海華苑斯碼特RFID?
上海華苑斯碼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,超18年RFID行業(yè)經驗,產品遠銷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,作為老牌RFID標簽產品廠家,大量供應各類RFID電子標簽、RFID貼紙、RFID載碼體、RFID讀寫設備等產品;通過數十年的積累,已擁有多項成熟的RFID解決方案,并可提供個性化的系統(tǒng)定制服務。